虛榮感催旺 Clubhouse

Author:

Published:

- 廣告 -

本港近日興起新社交平台 Clubhouse ,由於需要朋友邀請才可加入,加上只有 iPhone 可用,被外界喻為充滿神秘感。筆者加入 Clubhouse 一星期,認為這平台有如聽收音機,重回 Newsgroup 的感覺,有當年用 Gmail 的虛榮。

該平台的特色只有聲音,不設文字、圖像、影片通訊功能。用戶可以走入房間( room )聆聽主持和發言人的說話,甚至發表自己的意見。平台讓任何用戶都可當主持人( moderator )開設房間講述不同話題,可以是認真的議題,亦可以是閒話家常。

用戶也可選擇只做聆聽者,收聽各人在房間內交談,讓 Clubhouse 變成電台清談節目。根據平台的簡介,用戶在做家務、跑步時都可使用的社交網絡。有人形容這是互動版 Podcast ,當房間內涉及專業話題,亦容易找來專家提供意見。

- 廣告 -

Clubhouse 由兩位前 Google 員工 Paul Davison和Rohan Seth 創立的 Alpha Exploration 推出,去年 4 月才在美國投入服務。今年 1 月 24 日,該公司以 10 億美元估值獲得 1 億美元融資,創業未夠一年便晉身獨角獸。 Davison 表明,開設 Clubhouse 目的之一是撇除人脈障礙,方便接觸專家撞出新意念。

正如全球新首富 Elon Musk 在 1 月 31 日晚上接受網上社群 Good Time 的邀請在 Clubhouse 訪問,期間突然叫主持人找網上證券交易商 Robinhood 創辦人 Vlad Tenev 加入面授機宜。此公司因 Reddit 的 GameStop 限制交易備受爭
議。兩人直接對話,有如將閉門會議公開廣播。

獲邀請才能參與

至於 Clubhouse 突然冒起,很大程度受虛榮感驅使。由於平台只限獲邀者加入,用戶數量不多,至去年底僅 60 萬。雖然用戶量在今年 1 月內爆升,也只是衝上 200 萬。這平台起初只有矽谷創業公司、投資者、科技人社群,後來擴展至商界、名人,令人渴望加入與他們直接對話。就是邀請制度讓人有虛榮感,感覺有如初期的 Gmail ,我有別人沒有,便引起他人的興趣,想試試這平台。

在 Clubhouse 上,隨時都有人開設不同話題房間,過去以英文為主,最近廣東話、國語和日文漸多。內容百花齊放,用戶按喜好選擇進入收聽,又可發表意見,有如回到昔日 newsgroup 年代的討論。

這平台屬新玩意,未知會否成為另一主流社交媒體,或只是曇花一現。不過,香港社群有大批數碼行銷專家加入,已在平台上碰撞出一些推廣意念,看看會否形成迴響,吸引更多高質素用戶加入 Clubhouse 。

- 廣告 -
Eric Chong
Eric Chong
商業・科技・創業・編輯
- 廣告 -

Related Articles

- 廣告 -

Recent Articles

- 廣告 -

最新影片

- 廣告 -